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主持人: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今年首个工作日,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举行,会上发布了《关于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省"十四五"开局起步的重要突破口,以优化制度供给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革命。
当前,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仍然很重、困难仍然很多。面对市场主体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如何精准破解?如何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激发企业更大的发展活力?
今天,我们请到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吴岷钢;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顾栋材;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刘仁樵做客省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与网友们交流湖北在优化营商环境,惠企纾困方面的创新和探索。
三位领导,欢迎你们!
湖北提出全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为发展环境最优、投资吸引力、地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要实现营商环境更优,各位领导觉得路径在哪里?湖北市场监管部门、地方金融管理部门都有哪些举措?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顾栋材: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目的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依法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通,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基本原则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基本路径是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刻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服务效能,完善法治保障,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
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国际规则和先进标准,力争做到五个“更加”:即市场准入门槛更低,行政行为更加依法规范,政务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充分,市场主体更有活力。
为此,市场监管部门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是持续深化涉及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改革,包括深化行政审批和“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一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4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和照后减证,今年已取消审批事项68项,改为备案15项,实施告知承诺37项,结合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力争我省审批事项更少,市场准入更宽松便捷。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实施流程再造,大力压缩企业开办和退出时间,企业开办从2018年的12.5天压缩到现在的1天。
二是强化监管执法,依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法治经济。竞争障碍既来自于市场行为失范,也来自于行政行为不当和违规。我们坚持两手抓:既破除行政垄断,也防止市场垄断;既强化线下监管执法,也着力线上行为规范和违法行为查处。通过完善法治保障,依法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三是多措并举,切实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在大幅取消降低市场主体办事创业时间、人力和非必要成本的同时,持续开展涉企收费检查,会同相关部门最大限度取消和降低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各类政府性基金和保证金,并实行目录清单管理。目前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已经“零收费”,实质性降低了市场主体制度性经营成本。同时,聚焦金融、中介、协会商会和水电气等公用企事业涉企收费行为,持续加强监管执法,去年以来,全省查处上述乱收费案件2000多件,有力维护了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激发了市场活力。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吴岷钢: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决策部署,目前,全省金融系统正在全面对标国内金融营商环境一流标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效果导向,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和获得感,加快打造一流金融营商环境。主要包括四张清单金融服务机制、优化动产担保融资服务、加快推进金融科技运用、开展金融营商环境评价等内容,这些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突破点。
一是建立并实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四张清单”金融服务机制。“四张清单”分别是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授权、授信、受理回告和尽职免责清单,其中授权清单要求金融机构向社会公示其小微企业贷款的具体审批权限;授信清单要求金融机构向社会公示其小微企业贷款授信准入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内容;受理回告清单要求金融机构在3个工作日内向贷款申请企业反馈贷款办理的初步意见;尽职免责清单要求金融机构向系统内公示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提高小微信贷从业人员免责比例。
二是优化动产担保等融资服务。鼓励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生产设备、产品、车辆、船舶等动产和权利进行担保融资,推动建立以担保人名称为索引的电子数据库,实现对担保物品登记状态的在线查询、修改或撤销。支持商业银行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质押风险管控,简化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登记流程,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比重。提升信用贷款、无形资产抵押贷款比重,支持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提升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规模。
三是加快推进金融科技运用。推出“楚天贷款码”为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线上融资需求的发布入口,实现融资需求推送、银行受理对接、办理情况反馈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省级及各地金融综合信用信息平台,加强金融服务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开通线下和线上多种渠道,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
四是开展金融营商环境评价。制定《湖北省金融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对17个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及26家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营商环境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根据每年工作重点进行动态调整。每年根据评价情况形成全省金融营商环境评价报告。
主持人:
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可以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顾局长,您可以更详细介绍一下湖北省在依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和成效吗?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顾栋材:
一是全面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对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依法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对政策措施出台前未按规定征求利益相关方或社会公众意见,未出具书面审查结论,以及政策措施存在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一律不得出台,或调整至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后出台。今年以来,仅省局就立案纠正了13起违规行为,包括某地政府违规限制产能和市场主体数量,某部门对外地投标者设定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等不平等限制条件。某地政府实施对本地企业及产品给予政府补贴优惠,对外地同类企业和产品不给予政府补贴优惠等不公平竞争政策。某部门对国企、民企实施不同合作审查标准等。这些违规行为都及时进行了查处纠正。
二是强化行政垄断行为查处。去年以来,全省已立案查处了9起行政垄断行为。包括某地教育管理部门以行政手段划分当地中小学校服、校食堂原材料采购供应市场,排除市场竞争行为。某地政府对当地水上旅游服务市场强制经营者集中,将原来十几家旅游服务市场主体强制归并整合为1家,推动市场垄断等。我们都及时进行了立案查处,对相关当事人依规依纪进行了处理。
三是聚焦水电气、保险、原料药、建材、协会商会等领域,大力开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对部分垄断行业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捆绑服务,或者在交易时附加限定交易、全额预收工程款等不合理交易条件,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低价购买商品等行为,责令5家公用企业作出整改承诺书,并正在对相关行为立案调查。对保险、原料药、砂石料等具有竞争关系的部分企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行为已立案查处。对网络平台存在的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实施“二选一”以资本无序扩张垄断市场、排除限制竞争等行为,以及虚假宣传、刷单炒信、大数据杀熟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坚决依法查处。
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刘仁樵:
去年,百年不遇疫情、严峻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市场主体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为了帮助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活下来、留得住、发展好,省财政厅打出了财税政策“组合拳”,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努力留住青山、赢得未来。
一是落实落细惠企财税政策。一方面,去年我们在继续实施以前年度出台的降低增值税税率等制度性政策的基础上,新实施了一大批阶段性减税降费措施。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解读、宣传、公开力度,主动对接服务,帮助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000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受益明显,32.54万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了增值税87.01亿元,通过政府收入做减法,让企业效益做加法、市场活力做乘法。另一方面,把就业当作最大的民生,积极帮助企业稳岗位稳就业。出台阶段性减免企业三项社保费政策的实施意见,去年累计减免社会保险费545.93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4.16亿元,惠及企业16.29万家,稳定岗位659.89万个。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544家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企业给予吸纳就业补贴593.4万元。
二是更好发挥普惠金融服务作用。坚持“政策跑在企业前面”,聚焦企业普遍反映的流动资金紧张、抗风险能力差等难点问题,千方百计援企纾困。出台省级财政普惠小微首贷奖补支持政策,安排超过3000万元的奖补资金,对金融机构发放的普惠小微首次贷款,按首贷额度的0.5‰予以奖励,引导金融机构支小支微、精准滴灌。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对创新创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发放“财政红包”。2020年我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5.35亿元,同比逆势增长1.85倍,财政落实贴息资金6.56亿元。帮助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对接中央专项优惠贷款470亿元,发放贴息资金4.68亿元,贴息后的资金平均成本仅1.26%,惠及企业944家,最大限度助推企业轻装上阵。
三是实施小微企业房租减免政策。2020年,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租借行政事业单位用房的,采取退库和抵扣后续房租方式实行阶段性减免,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减免租金8.77亿元。此外,我们还统筹安排财政资金6200万元,对全省31个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按照不超过租金减免总额的50%给予补助,支持减免中小微企业厂房租金。
主持人:
融资难、融资贵也是目前困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难点、痛点。吴局长,作为主管部门,针对性这些痛点、难点有哪些具体的帮扶动作?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吴岷钢:
为做好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工作,各级政府、金融部门等多方共同努力,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6月末,全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5.3%,高出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幅13个百分点。
一是实施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信用培植工程。瞄准一批县域骨干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难点、痛点,通过“强化硬联通”“完善硬支撑”“提升硬实力”等服务方式,每年帮助1000家以上融资难融资贵中小微企业进行正常融资或达到融资标准。
二是建设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平台按照“全省统一、省市分建、数据共享“的模式分两期建设,基本实现企业端融资需求申请、金融机构端信息查询和政府管理端数据统计等功能,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及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省级平台已于5月底开展试运行,市州方面11个地方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行,与省平台完成包含融资产品、入驻金融机构网点信息、区域融资授信统计和机构授信结果等四大类数据的对接。截至6月末,全省各市州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入驻金融机构(含分支机构)254家,发布金融产品1089项,金融机构累计授信6万多笔,授信金额2000多亿元。
三是拓展中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四板)功能,将资本市场服务触角下沉到最基层的县域中小微企业。目前,武交中心“股份公司板”累计挂牌企业3219家,占我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总数5903家的53.18%,股份制企业挂牌数量在全国同业机构中保持遥遥领先。同时,武交中心吸引和汇聚银行、券商、创投、担保等金融机构力量,通过股权质押、私募可转债等方式为托管和挂牌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四是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增信。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动建立资本补充、风险补偿、保费补贴、业务奖补”四补“机制,推广新型政银担合作,实现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全覆盖。目前,全省共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108家,在保余额1537.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96.9亿元,增长47.7%,新增担保业务的78.1%来源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全省支农支小在保余额1050.7亿元,占比53.4%,比去年同期增加143.3亿元,同比增加15.2%。全省各级机构减免担保费8769万元,新型政银担合作框架下的新增贷款平均担保费率为0.6%,再担保费率仅0.4‰。
主持人:
很多中小微企业,在清理转供电收费、转供水收费上呼声还比较强烈,请问市场监管局在治理这些违规收费行为方面有什么应对举措?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顾栋材:
转供电、转供水等环节的乱收费行为,有的性质很恶劣。按照政府定价标准,从买煤、建电厂、建输配电网络,一般工商业目录电价为0.67~0.69元/度,但到了一些产业园区、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等,简单一转供,每度电加收0.4~0.8元不等,最高的1度电超过2元。水电气价格属政府法定价格,一些转供主体是在故意违法,是在明目张胆破坏价格法治原则,损害相关用电主体合法权益和市场规则秩序。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有转供电主体9431个,其中涉及写字楼357个,产业园区1005个,商业综合体2232个,涉及转供电用户70多万户。这70多万户绝大部分是小微企业,是从业者就业之本、发展之基、民生所托。全省市场监管部门从成立之初就全面系统推进转供电收费清理规范工作,坚持政府定价法定原则,凡超出政府定价标准或搭车收取其他费用,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收费的,发现一起责令清退查处一起,对正常电损和配电设施运行维护费用,按照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纳入物业服务收费或租金等,通过法定协商议价程序解决,坚决防范杜绝转供电主体依托优势地位,单方定价或者擅立名目乱收费。截至目前,全省已立案797件,责令清退违规收费3亿多元,处罚近2000万元。针对当前存在的转供水乱收费、大工业电价收费不合理、房租市场虚增面积乱收费等,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将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开展综合性检查,综合运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价格等法律,综合执法,一体解决相关问题。
最后,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如发现破坏营商环境、实施行政和市场垄断、实施不正当竞争以及乱收费价格违法等行为,欢迎及时通过12315举报监管平台和其他渠道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市场监管部门将及时受理处置,自觉主动接受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监督,共同营造社会共治局面。
主持人:
我们了解到,为了支持经济重振和受困企业复工复产,另一种”方舱“在荆楚大地兴起,那就是“企业金融服务方舱”。企业金融服务方舱如何持续发挥纾困解难功能,帮助企业有序入舱、平稳出舱?有没有相关的企业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吴岷钢:
2020年以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在全省大力推进企业金融服务方舱建设,推动各市州积极搭建开放式政银企纾困服务平台。
一是受困企业有序入舱。对每个入舱企业,明确主办银行进行“治疗”,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银行机构发挥专业优势,为入舱企业量身定制解困方案,提供适合入舱企业的融资服务和金融产品,提高资金支持的效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针对企业存在的复工复产、税收政策落实、生产要素保障、公共服务保障、用工及人才引进、涉法涉诉等非金融问题,及时提交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综合帮扶。截至目前,全省17个市州共建立各类企业金融服务方舱131个,累计入舱企业30628个,对入舱企业累计提供资金供给1705.88亿元,金融纾困金额达到2,283.21亿元。
二是痊愈企业平稳出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把握企业出舱的标准,由行业主管部门会同主办银行组织各债权银行共同评估,经一致同意后及时安排“出舱”。目前,方舱内企业20053家,已累计出舱企业10575家,对出舱企业累计提供资金支持1103.55亿元,累计提供金融纾困金额1094.77亿元。
三是打造闭合服务链条。建立入舱企业监测联系人制度,对企业“入舱”、“救助效果”进行总体监测,全程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反映企业经营问题,并根据“入舱”企业生产经营重大变化情况,及时会同主管部门、各债权银行变更救助方案。企业出舱后,监测联系人继续保持跟踪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建议。
在这里讲一个宜昌华耀科技有限公司的例子,该企业是宜昌市伍家岗区一家生产紫外线杀菌消毒灯管的小微企业,年产15万套。受疫情影响,较多应收账款未能收回,资金周转困难,同时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在银行传统风控模式下,很难实现融资。
2020年4月,在被纳入“企业方舱”管理后,市县发改部门,通过积极争取,将企业推荐纳入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主办行建行三峡分行,迅速组建工作专班,通过对财务、行政、生产、销售部门进行综合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与资金需求“一企一策”制定纾困帮扶方案、合理运用银行政策,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纯信用贷款支持71万元。
主持人:
当前市场主体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请问省财政厅下一步还有哪些支持企业发展的计划和措施?
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刘仁樵: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疫情对湖北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长远性的,短期内微观主体困难较多等问题比较突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企业普遍反映存在两方面困难,一是原材料上涨带来较重的成本负担,二是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导致行业竞争力偏弱。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更大力度的财政投入、更为优化的支出结构和更加科学的财政政策导向,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
一是继续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需要“再帮一把”。中央决定今年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对疫情期间出台的阶段性政策分类调整、有退有留,还出台了一些新的减税降费措施。省财政厅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保持援企纾困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搞“急刹车”“急转弯”,畅通政策红利传导机制,着力为实体经济减压降负,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二是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今年起,省财政将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增加到15亿元,采取直接补助、政策奖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和质量。
三是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工作,根据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不超过政府采购合同金额的融资限额内实行应贷尽贷,降低融资准入门槛。对开展线上融资业务的中小企业,融资利率原则上比同期同类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低20%以上,不另行收取任何费用和附加其他任何条件,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同时,把更多的政府采购“蛋糕”分给中小企业,明确小额采购项目(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原则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从需求侧助力其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切实为市场主体“增内力、注活力、添动力”。
主持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化营商环境,久久为功。谢谢三位领导的解答,各位网友再见!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