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金融要闻

解读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22条措施新闻发布会

2024-06-07 16:08 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时间:2024-06-06

嘉宾:湖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经锋;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骏;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刃;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曾涛;中共湖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张龙

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更优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为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5月1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6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文件精神,并回答记者提问。

文字实录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胡从东: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更优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为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5月1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文件精神,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经锋先生;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骏先生;

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刃先生;

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曾涛先生;

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张龙先生。

首先,请李经锋先生介绍22条若干措施出台背景、主要特点和内容。

湖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经锋: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首先,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湖北省科创事业和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日,我省制定印发《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从5个方面出台了服务科技创新的22条财政金融政策。下面,我简要介绍“22条措施”的出台背景、主要特点和内容。

一、“22条措施”的出台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目前,全省正在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一系列综合措施。通过加强财政金融联动,有效发挥财政政策和金融工具的协同效应,引导撬动资金、资源向科创领域聚集,提升服务科技创新的成效,推动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支撑体系,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加力赋能。

二、“22条措施”的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实现供需匹配。科技型企业普遍具有高科技、高风险、高收益和轻资产的特点,导致科创领域融资的过程中有时会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22条措施”针对科技型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不同阶段的需求特点,通过调动创投、信贷、债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供给,搭建起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比如,围绕股权融资需求,明确100亿元楚天凤鸣科创天使母基金聚焦偏早期、初创期,扮演天使投资人角色;500亿元国资母资金则聚焦中后期、成熟期协同发力,针对不同阶段提供接力式服务,推动科技型企业孵化、生长和壮大发展。

二是政策协同联动,发挥叠加效应。“22条措施”强化财政、货币、产业、监管等政策的系统联动,构建政策叠加发力、主体协同联动的服务体系。比如,围绕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设立技术创新专项贷款,首期200亿元,通过财政引导和金融跟进,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科创主体的研发技改提供融资支持。同时,财政再叠加贴息1.5个百分点,最长2年。通过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多种财政金融政策的协同联动,放大政策红利。

三是着眼培育生态,厚植科创土壤。“22条措施”聚焦科创供应链建设,以资金链为切入点,推动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相互支撑,着力打造覆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科创生态。在吸引创业投资机构集聚方面,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创业投资机构,可根据实际投资成效对其管理机构最高奖励500万元。扩大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通过简化程序、放宽准入等措施支持境外资本来湖北投资。推动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数据平台与“鄂融通”等融资服务平台对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将高校、科研机构、科创企业等科创主体与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有机联系起来,构建科技金融生态体系。

三、“22条措施”的主要内容

具体包括5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聚焦创投领域,发挥政府基金和财政奖补政策作用,引导创投机构加大科技型企业投资。加强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母基金的协同。发挥好200亿元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政策导向作用,明确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对省内天使投资可根据政策目标完成情况,给予最高100%收益让渡。探索建立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参股跟投机制,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对其管理机构可根据投资情况最高奖励300万元。

第二个方面,聚焦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上市和发行债券获得长期资金,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实施资本市场建设“楚天行动”,加强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培育,落实企业上市奖励政策。发挥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塔基”和“苗圃”作用,高水平建设“专精特新”专板,落实四板企业申请新三板挂牌便利机制。实行差异化的发债后备管理。优化债券融资服务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给予发行费用补贴。

第三个方面,聚焦科技信贷服务,引导银行敢贷愿贷,增强科技信贷供给。单列1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延续实施“鄂创融”专项工具,定向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推广科创企业创新积分信用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科技信贷产品,发挥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奖补政策功能。完善科技融资担保绩效评价体系,逐步推动科技担保业务全覆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量排名前十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每家给予30万元奖励。

第四个方面,聚焦科创金融生态建设,夯实我省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发挥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的金融服务功能,促进金融要素聚集、供需匹配撮合。搭建全省统一的科技要素市场,加强湖北省实验室亮点科技成果与各类金融资本的对接。发起设立规模100亿元的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投资基金。引导金融机构打造立体服务体系,支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加快私募股权投资集聚区建设。强化金融服务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落实“三首”奖补等政策。

第五个方面,聚焦完善服务保障机制,营造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将科技金融工作纳入省委科技委员会职责范围,统筹推进科技、财政、金融政策的协同联动。建立“拨投贷联动”的项目支持机制。用好2亿元省自然科学基金,推动财政资金、银行贷款、产业投资一体化的配置。建立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监测评价体系。优化科技金融业务尽职免责机制,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同时,参考投资基金生命周期和投资群体风险特征优化考核机制,设置不同的投资损失容忍率,推动科创天使投资敢投、善投、愿投。

“22条措施”的有关情况就介绍到这里。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有关部门扎实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全力以赴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胡从东:

谢谢李经锋先生的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国际在线记者: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请问,金融部门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进展和成效如何?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曾涛:

感谢您的提问。湖北是科教大省,发展科技金融具有先天优势,近年来,我分行与省财政厅加强协调配合,在科技金融领域出台业务奖励、贷款贴息、费用补贴等多元化财政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资源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科创企业创新积分信用贷款”等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全国首创,获得人民银行及相关部委的肯定推广。

省政府办公厅此次印发“财政金融22条”,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的短板弱项,发挥财政金融协同作用,推动完善“股贷债担保”联动服务模式,引导金融资源重点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推动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具体来看,我分行主要从政策工具、产品创新和评估督导等方面加强引导,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

一是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国家层面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在湖北落实落地,配合省发改委、经信厅等部门做好备选企业和项目清单筛选,引导金融机构有效满足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融资需求。省级层面延续实施的100亿元“鄂创融”专项再贷款再贴现工具,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科创贷款投放。今年以来,“鄂创融”累计办理32.6亿元,相关银行已向清单内143个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授信523亿元,其中3月7日(含)以来发放贷款42亿元。

二是丰富科技信贷产品体系,高效服务科技创新。根据科技型企业特点,推广创新积分贷、知识产权质押贷、人才贷等专属科技信贷产品。推动我分行“楚天贷款码”与省科技厅“智慧大脑”平台互联,通过科技手段赋能科技金融服务。截至5月末,金融机构运用创新积分发放贷款345亿元,覆盖科技型企业4500余家,一季度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金额28.3亿元,同比增长26.1%。

三是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募资用于科技创新。开通银行间市场发债“绿色通道”,面向科技型企业加强发债注册流程宣介,优化科创票据发行流程,拓宽债券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自2022年以来,湖北落地全国首批主体类、用途类和混合型科创票据,截至5月末,我分行已协助8家企业成功发行科创票据47只,融资金额667.6亿元。

四是建立金融服务评估机制,激励投入科技创新。我分行会同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经信厅、省委金融办等十部门开展科创金融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印发《湖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效果评估办法(试行)》,确定评估指标体系、方式和标准,从信贷支持、覆盖广度、服务质效、风险管理等维度定量评估银行机构服务情况,并强化结果运用,激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资源投入。

下一步,我分行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大“财政金融22条”措施落实力度,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协同作用,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强化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形成与各类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更相适应、业务更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做好科技金融“湖北篇章”。

湖北日报记者:请问省科技厅在加强多元化科技投入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我省有哪些好的做法?取得了哪些成就?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骏: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本次出台《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是我省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的一项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形成合力,建立健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发展生态,促进我省科技创新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聚焦科技创新,集聚各方力量,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省科技厅组织建设以国家实验室、湖北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有效集聚了技术、资本、人才、产业。国家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10家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8家,新型研发机构477家,均居全国前列。先后产出全球首颗高分辨率毫米波雷达小卫星、全球存储密度领先的三维闪存芯片、国内首套全国产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湖北元素不断涌现,国产航母、大飞机、中国空间站等都凝聚湖北智慧。

二是聚焦产业需求,加大财政投入,强化重大科技项目系统部署。坚持以产业重大需求为导向,由企业牵头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单个项目支持强度5000万元,成功完成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全球首个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等核心技术攻关,有力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不断加大产业培育力度,设立首期200亿元的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的楚天凤鸣科创天使基金,正在发起设立总规模各100亿元的光电子信息产业母基金、高端装备产业基金、绿色低碳基金。在全国率先成立科技保险共同体,率先建立地方版科技保险业务和服务标准、率先推出农业制种知识产权保险产品。

三是聚焦创新主体,对接金融资本,强化全生命周期培育。省科技厅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科创企业梯次跃升链和配套服务链,推动科创企业快速发展。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实现了对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前景等方面的量化打分,帮助金融机构看清、看懂科创企业,激励银行机构“敢贷、愿贷”,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金融供给支持。

四是聚焦创新供应链,强化数字赋能,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省科技厅牵头打造以用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目前,平台由东湖高新区试点先行向市州、大湾区及海外拓展延伸,建立了“三网一包”服务体系。在平台引领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进一步完善,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802.24亿元,较上年度增长59.8%,排名由全国第7跃升至全国第三。此外,还组织搭建了湖北省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平台,整合科技、产业和金融信息,促进技术聚集、产业转化和资金聚合,目前平台已汇集28万家科创企业基础数据,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汉口银行、省再担保集团、省科技担保公司等17家金融机构进驻平台,上线金融产品47项。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推动我省《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尽快落地见效,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多金融动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湖北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经济日报记者:国务院强调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请问对于科技型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融资,省财政有什么具体支持措施?

湖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经锋:

谢谢你的提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科技型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主体,也是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的重点支持对象。近年来,省财政协同金融部门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此次“22条措施”围绕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特点,有针对性地出台了财政奖补、贷款贴息、政策担保、风险补偿等多种财政金融联动政策,系统地引导创投、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更多角度地支持和服务科技型企业融资。

一是引导创投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往往规模小、轻资产、难估值,融资难度较大,对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股权融资的需求非常强烈。去年我省设立了首期规模200亿元的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目前正在抓紧统筹政府基金与国资基金、省级基金与市县基金,构建横向联合、纵向联动的投资基金体系,形成投资基金框架网络。建立完善政府投资基金和国资母基金容错免责机制,科创天使投资损失容忍度可提高至50%。刚才向大家作了介绍,对新设立、新迁入创投机构,或者投早投小投科技满足一定条件的,“22条措施”明确拿出真金白银对管理机构予以奖励。通过财政资金撬动和机制优化,激发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的主动性,促进金融资源进一步向科创前端进行配置。

二是鼓励成熟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的战略部署,对于成熟的科技型企业,省财政通过奖补政策鼓励其上市融资。对于在沪深北交易所上市的,给予最高500万元分阶段奖励;在境外主要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上市挂牌科技型企业进行再融资的,按其募集资金总额分档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至今为止,省财政已累计兑付超过3亿元。

三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加强信贷供给。当前,银行信贷还是科技型企业融资的一个主要来源,针对科技型企业特点,财政综合运用一系列措施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科技信贷供给,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除了前面介绍的首期200亿元技术创新专项贷款并叠加1.5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外,鼓励各地优先将符合“鄂创融”专项工具条件的贷款和创新积分信用贷、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科技金融专属信贷产品,纳入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范围,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按照最高30%的比例据实奖补。同时,“22条措施”还明确,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量排名前十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每家给予30万元奖励。

四是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功能。针对科技型企业规模小、抵押物不足等特征,省财政目前已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绩效考评中,加大了服务科技型企业的指标权重,下一步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科技融资担保绩效评价体系,形成鼓励服务科技创新的良好导向。在奖补资金分配上,2023年落实融资担保机构奖补资金达到2.11亿元,首次为省级科担专营机构安排奖补资金880余万元,支持其与市县融资担保机构强化业务合作,逐步推动科技担保业务全覆盖,通过综合性措施,让更多科技型企业获得担保增信支持。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湖北在推广应用“三首”工作中有哪些优势,这次制定的“三首”产品奖补政策较以往有什么不同?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刃:

湖北是近代工业的发祥之地、科技创新的策源之地、制造强国的抗鼎之地、区域协同的枢纽之地,既有深厚工业底蕴,又有独特综合优势,在刚才提到的 “三首”产品推广应用工作中基础扎实、潜力巨大。在高端装备领域,绿色智能船舶方面成功首研了全球最大700标箱直达纯电动集装箱船、全国首艘120标箱长江支线换电式电动集装箱船,全球装机功率最大的氢燃料电池电动船“三峡氢舟1号”建成投用。在新材料领域,超高纯电子级磷酸高选择性蚀刻液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OLED核心发光材料等打破长期依赖进口局面,建成国内唯一全面掌握半导体CMP抛光垫全流程核心研发和制造技术的基地。在软件领域,武汉是中部唯一一个“中国软件名城”,拥有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网络安全产业化基地等“国字号”软件产业基地。目前,全省软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8,占中部六省之和的一半以上。

新“三首”产品奖补政策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一是我省拓宽支持范围。原有政策主要针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给予支持,新政策延伸拓展为“三首”产品的全覆盖。二是增加了支持对象。原有政策仅对产品使用端给予支持,新政策为加大对创新主体的支持,把产品研制端同等纳入支持。三是优化支持标准。原有政策仅按照产品购置单价的一定比例给予单边补助,新政策将“三首”产品的创新研发投入同样也纳入了资金支持范围。

下一步,我厅将配合省财政厅修订省级制造业高质量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加快推进省级目录征集和制定工作,鼓励研制单位和使用单位合作开展自主创新,加大“三首”产品推广应用支持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让企业精心研发、专心创业、安心发展。

湖北画报记者:请介绍一下省委金融办(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在促进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中共湖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张龙:

感谢提问。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省委金融办(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部署,积极推动构建融资方式更多元、覆盖更全面、成本更合理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支持科创企业直接融资。2021年以来,我省连续三年新增上市及过审企业达到20家,目前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82家,其中科创板14家、创业板38家、北交所12家。省级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1213家。今年1-4月,全省直接融资2612.08亿元(不含地方政府债),同比增长10.1%。

二是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科技创新。聚焦金融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开展金融“早春行”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活动。一季度,科技金融领域签约5503户,履约1035亿元。依托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鄂融通”,向金融机构推送3.9万户企业融资需求,融资金额7655.9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分别占54.6%和31.2%。

三是发挥基金引领撬动作用。研究制定推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21条”措施,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实施,建立健全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参与设立省政府投资基金、“楚天凤鸣”科创天使基金、科创供应链产业发展基金,协调指导长江产业集团发挥省级产业基金投资管理主体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加大科创投入。

四是优化科技融资担保服务。在全国率先构建省市县三级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和“4222”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推出“科担贷”“科担专精特新贷”等30多个科技担保专项产品,大力开展信用担保、知识产权质押担保,探索“投担贷”联动。截至4月末,全省科技担保业务在保业务9937笔,在保余额343.6亿元,同比增长49.4%,其中信用类担保业务占比达73%。

下一步,省委金融办(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将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若干措施,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实施科创金融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进一步促进金融、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

(一)实施资本市场建设“楚天行动”,加大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力度,依托沪深北交易所湖北基地加强投融资对接和培训辅导,指导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高质量建设“专精特新”专板,助力科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

(二)落实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21条”措施,围绕壮大股权投资主体、拓宽融资路径、增加优质项目供给、优化投资生态,加强政策扶持和改革创新,更大力度吸引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到我省展业,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我省科创企业,为科技创新提供基金赋能。

(三)建立健全融资担保行业敢担愿担能担会担长效机制,支持科技融资担保机构健康发展,完善科技融资担保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科技担保机构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扩大科技融资担保业务覆盖面。

(四)深入开展政银企对接服务活动,健全常态化科创项目推荐机制。持续深化“鄂融通”平台运用,协调科创企业高效对接银行、政府引导基金、国企投资基金、融资担保等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胡从东:

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