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供应链金融担保模式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供应链建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指导湖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中小担”)持续聚焦供应链金融创新,在“脱核”风控模式构建、产业脉络打通及融资渠道拓宽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截至目前,省中小担已累计提供供应链担保支持超3.53亿元,降低企业平均融资成本200-300BP。
一、破局“核心依赖”:“脱核”供应链融资让企业“凭物说话”
创新推出“交易数据+货物管控”融资模式,依托核心企业仓储监管职能,使中小微企业能够凭借真实经营数据和存货价值获得融资支持。该模式以“物的信用”替代传统信用背书,有效解决了应收账款确权难、过度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等痛点。通过“银票+担保”的创新组合,将客户综合融资成本降至2%/年,较传统流贷降低200BP,已累计实现担保支持1.1亿元,显著提升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和自主性。
二、打通“产业脉络”:“联链通”平台助力县域产业集群“提质扩容”
创新构建“数据信用+财政增信”的“脱核”融资模式,依托“联链通”供应链金融平台,有效解决了县域产业集群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打造红安县“云联楚材”供应链平台,整合666家上下游企业交易数据,建立基于真实贸易的数据信用体系;同时引入工商银行1.5亿元普惠专项授信,配套“4321”分险机制和“红安十条”财政补贴政策,形成“数据增信+财政贴息”的创新组合。该模式使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至2.5%,降低近300BP。
三、打通“资本通道”:供应链ABS分险模式让中小微企业“资产变现金”
创新推出“保理贷款+底层担保分险”的供应链ABS模式,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难、确权难等痛点。该模式通过资产证券化手段,将分散的应收账款转化为标准化金融产品,依托20亿元专项计划,已成功发行3期共7.8亿元,省中小担为其中2.43亿元底层资产提供增信支持,覆盖宜都、枝江等6个区域的中小微企业。通过联合武汉信用等担保机构实现1.16亿元风险分担,将传统“政银担”机制延伸至供应链、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助力为中小微企业打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下一步,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将继续指导省中小担坚守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职能定位,持续深化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稳步扩大“脱核”类业务覆盖面,进一步拓展物的信用、数据信用在多产业场景中的应用,加大对产业链上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推动更多民营中小微企业享受到政府性融资担保的政策红利。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