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金融动态

金融改革创新湖北故事丨武汉科技金融创新打通科创“全生命周期”

2025-11-25 09:36 长江云新闻

今年8月,湖北省委金融办等八部门印发《高水平推进武汉科技金融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2027年底,初步建成武汉科技金融中心,科技金融关键指标突破性增长。眼下,武汉正以这一目标为牵引,首创高校概念验证保险、推出“拨转股”机制、联动“耐心资本”,构建起覆盖科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体系。

巴掌大小的玻璃盘,却能凭借飞秒激光技术实现单盘最高360TB存储容量,这是湖北光谷实验室张静宇团队研发的玻璃多维存储技术,也是今年湖北42项“尖刀”科技成果之一。今年6月,该团队为这项技术的概念验证投保,成为全国首批高校概念验证保险的受益者之一。

湖北光谷实验室成果转化部主管 许茱棣:概念验证项目的专项保险,保障项目从研发到成果转化各个阶段的风险问题,老师他心里也更安心,我们实验室也能更放心。

概念验证是科研成果走向市场的“第一步”,却因平均70%的失败率成为“死亡谷”。依托全国首个国家级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武汉已推出68款科技保险产品,覆盖概念验证、研发中试、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环节。武汉拿出真金白银补贴。以东湖高新区为例,企业购买科技保险可享受最高80%保费补贴,单户最高补贴40万元。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武汉市东湖科技保险支公司总经理助理 谢奔:这是一个综合险,如果说项目失败了,由多家保险公司共同进行理赔,我们进行风险分摊、费用的补偿。

今年,武汉还将启动科技保险评估鉴定中心建设,助力保险公司精准识别科创风险、科学定价。此外,武汉在投入机制上也实现突破。武创院以“拨转股”模式向张静宇团队支持500万元,将初始财政科研经费投入转化为后期市场化融资股权,前期“给钱”保障科学家安心攻关,后期“转股”实现财政资金循环增值,为该团队早期项目提供了有效融资保障。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财务资产部副部长 李莎莎:解决了市场化失灵“最早一公里”的问题,财政资金实现了从投入到退出到再投入的循环使用。

目前,武汉东湖高新区、洪山区等4个区已与武创院共建“拨改投”联动机制,10个项目获得区级资金支持;今年,武汉实现五大行AIC基金全覆盖,基金规模达66亿元;发行科创债券43只、金额超400亿元,多渠道撬动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倾斜。

武汉市委金融办副主任、武汉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 谢济全:下一步股、贷、债、保、担全面发力,政策链、产品链、资金链三链融合,积极做好AIC并购贷款、股权激励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打通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资金闭环。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