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 | 湖北三大创新信用价值贷款产品发放破千亿

2025-10-15 21:17 湖北省人民政府网

今年以来,湖北陆续推出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三大创新政策性金融产品,为市场主体提供“轻资产、宽信用、便利化”的债权融资。截至9月下旬,全省发放三项信用贷款突破1000亿元。9月26日,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朱华做客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介绍了湖北推动金融改革创新赋能支点建设有关情况。

访谈现场


聚焦“七大战略”,坚持三大职能定位

提升金融规模能级与服务实体质效

经济金融格局加速重构,区域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生态竞合”,湖北金融服务支点建设,既面临国家战略赋能、科创资源集聚的机遇,又需破解规模能级不足、金融功能发挥不够等难题。

据此,全省金融系统立足湖北实际,聚焦“七大战略”,坚持“股权投资做引导、债权融资做增信、多层次资本市场公开募资做培育”三大职能定位,着力提升金融规模能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与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质效,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撑。

湖北金融领域多项改革任务正在协同发力、纵深推进,改革创新的系统性、协同性、引导性不断增强,推动全省金融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信贷供给总体充裕,主要金融指标好于去年。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

构建完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

股权投资是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股权投资做引导”方面,湖北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原则,聚焦解决能投、愿投、敢投、善投问题,协同有关部门创新政府引导基金管理体制、运营机制、操作细则、考评办法,构建财政国资金融协同、省市县联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创投+产投”政府引导基金体系,主要包括从0到1阶段种子投资基金群,从1到2阶段政府引导天使投资基金群,以及从2到N阶段各类产业投资基金群。

抓主体培育——

配合省财政厅、省政府国资委加强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基金出资联动,联合银行、证券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加快AIC股权投资基金试点落地,与五大行签订8只、总规模680亿元的AIC基金合作协议,已注册落地5只、首期规模46亿元。

抓双向对接——

建立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和三四板挂牌企业股权投资名单库,为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优质标的,为上市后备企业引入股权融资。截至9月,共组织协调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省级上市后备企业105家次。

拓宽退出渠道——

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搭建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提供私募股权份额登记托管、交易转让等服务,私募股权质押份额达29.9亿份,融资金额18.85亿元,质押融资规模居全国前列。宏泰资本与天风创新在区域股权市场投资完成2000万份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登记。

深入推进金融创新的湖北路径前瞻

引导金融资源大力支持“七大战略”、重点领域

高水平推进武汉科技金融中心建设——

8月14日,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八部门印发《高水平推进武汉科技金融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建立了省级层面统筹协调机制。朱华介绍,将定期调度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清单化管理任务事项。大力支持武汉申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培育高质量创投机构,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中心,稳步推进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开发更多满足科创企业风险管理需求的专属保险产品。

持续深化信用贷款改革——

深化数据归集共享、优化评估模型、强化运行平台功能,加大数据增信和财政增信力度,引导合作银行推广三项信用价值贷款配套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激励和尽职免责机制。优化“301”线上快贷模式,按照政策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做深做实,扩面增量。发展信用贷款,提升信用贷款比重。

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募资功能——

深入实施企业上市“黄鹤凌云”计划,抢抓科创板改革和支持消费企业上市等政策机遇,为全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政策宣传、专业培训、资本课堂、项目路演、上市辅导、协调对接等全方位服务。持续扩大科创债、绿色债、REITs等融资规模。

切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在推动前期改革创新举措落实基础上,研究制定金融支持绿色、养老、供应链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加强督办,形成工作合力,为加快建成支点、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