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农业绿色发展 构建完备绿色金融体系

2021-12-06 14:20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摘要:

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修订绿色分类标准,推进气候和环境相关信息披露,动员市场资金支持绿色转型,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截至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接近14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1万亿元,均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低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针对绿色转型、绿色农业、绿色金融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接连出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提出加速了绿色低碳领域的发展,而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及构建更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方面,已开始全面布局。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这包括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等十五项重要措施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决策部署,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8月23日,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制定了《“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艰巨任务,需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规划》任务落实。要目标同向,聚焦农业绿色发展重点任务,列出清单,细化措施,逐项落实。资源同聚,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要向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聚集,发挥集合效应,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力量同汇,创新推进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

如果说上述《规划》是对“十四五”期间发展绿色农业进行了详细的部署与落实,那么,10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既让乡村绿色发展主题更加突出,也给涉农金融机构提高绿色金融比重提出了新要求。农业绿色发展需要绿色金融强有力的支持,绿色金融的体系完善同样成为2021全年人民银行的重点工作之一。

1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线上出席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金融日活动时表示,中央银行可以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修订绿色分类标准,推进气候和环境相关信息披露,动员市场资金支持绿色转型,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易纲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正组织开展对金融机构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设计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021年10月举办的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分论坛上表示,过去五年间,中国积极构建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支持绿色与低碳发展。截至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接近14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1万亿元,均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低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

11月8日,人民银行发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人民银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此次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将发挥政策示范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更充分地认识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鼓励社会资金更多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向企业和公众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循环经济等理念,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事实上,人民银行早在2015年、2018年分别制定了针对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的标准,今年5月27日又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并要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根据该“评价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绿色金融评价实施细则并做好评价工作,积极探索拓展评价结果应用,着力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绩效。

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到绿色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政策的顶层设计越来越明确。如果说,人民银行担当着丰富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总规划师”的角色,那么,相关金融机构就需要有的放矢地把握好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让绿色金融的力量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这同样需要不同类型和特征的金融机构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绿色金融服务生态。实际情况是,不同的金融机构正在从各自的角度积极推进着这个服务生态的建设。例如:工商银行把环境与社会风险合规要求纳入投融资全流程管理,中国银行正在研究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

发展绿色农业将带来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这涉及整个农业农村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变革,涉农金融机构应该借此加快绿色转型步伐,积极提高绿色信贷占比。例如,多项政策鼓励循环农业的发展,而发展循环农业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同时,在生产经营方面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这就要求涉农金融机构针对相关循环农业的经营主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再比如,一直以来鼓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基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进行规划并推动,无论是农产品生产、加工及民宿相融合的模式,还是基于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而构建的乡村文旅综合开发的模式,金融机构既可着眼于供应链金融模式开发绿色信贷产品,又可充分挖掘相关区域的生态价值,创新有助于生态价值增值的信贷产品。

毋庸置疑,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也会反作用于农业农村的生产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例如,浙江省的部分地区针对农村人群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如垃圾处理、节能环保等)进行相关主体的绿色积分与授信额度相对应,一方面鼓励相关区域的主体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让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更好地与需求主体形成供需量化匹配,达成绿色金融服务更加精准有效,并推动绿色行为的普及。

我们看到,在绿色金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同时,科技的赋能是不可或缺的,换言之,伴随着数字化转型,绿色农业与绿色金融会产生更好的加速效应。现代农业的两项重要指标就是“科技+绿色”,这里所提及的科技除了传统的农业科技之外,还有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化农业科技,这就要求绿色金融也必须走向数字化服务的道路,因此,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构建完备的绿色金融体系,数字化的能量必须加持其中,只有这样,才会让绿色金融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